DB54∕T 0051.3-2024 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 第三部分 商品麻生产(西藏自治区)

ID

A8A3FC6838C84988A7E989E7795E13F7

文件大小(MB)

0.19

页数:

10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05 54,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54/T 0051.3—2024,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第3 部分 商品麻生产,2024-09-15 发布2024-10-15 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4/T 0051.3—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产地自然环境条件.1,5 栽培技术2,6 病虫害预防.3,7 采收及加工.3,8 清洁田园4,9 生产档案4,附录A (资料性) 天麻的特性.5,附录B (资料性) 天麻商品等级划分.6,DB54/T 0051.3—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54/T 0051.3-2011《西藏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 商品麻生产》,与DB54/T,0051.3-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产地自然环境里的地理条件(见4.1),2011版的4.1地理条件,——修改了种植技术里的麻种摆放(见5.6),2011版的5.6麻种摆放,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林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藏波密县农技推广服务站、广东省平远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米玛次仁、达瓦扎西、白玛旺扎、仇全雷、董斌、席永士、刘海金、冯志强、,黄鹏程、李通、孙建春、白玛普加、夏小龙、索朗曲珍、桑琼拉姆、邹雨婷、廖吕、次仁旺珍、白正华、,赖美芳、巴桑杰布、贡觉次仁,本文件2011年4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54/T 0051.3—2024,III,引言,天麻,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具有平肝息风、祛风,通络等功效。随着市场对高品质天麻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在西藏这一特殊地理与气候条件下,天麻,的种植与生产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规范并提升西藏地区天麻的生产质量,确保商品天麻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科学性与标准化,特制定本《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之商品麻生产部分,本部分规程基于西藏海拔1000 m~3000 m林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天麻的生长习性与生物学特性,详细规定了从产地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预防到采收加工、清洁田园及生产档案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通过严格遵循本规程,旨在实现天麻生产的绿色、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同时保障商品天麻的品质安,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本文件的制定,不仅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与科研成果,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等,还结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权威文件,确保了技术要,求的科学性与合法性。此外,本规程还定义了关键术语,如“白头麻”、“蜜环菌”及“菌材”,为规程的理,解与执行提供了清晰的基础,本《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之商品麻生产部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西藏天麻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天麻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天麻生产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DB54/T 0051.3—2024,1,天麻半野生生产技术规程,第3 部分 商品麻生产,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用于西藏商品天麻的产地自然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预防、采收及加工、清洁,田园、生产档案等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西藏海拔1000 m~3000 m的林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国家农业部2006年颁发,同年6月1日起实施),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白头麻,用于栽培种植的麻种,麻尖发白,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长度2 cm~11 cm,重量3 g ~50 g,3.2,蜜环菌,蜜环菌属真菌(Armillaria spp.)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小皮伞科的真菌,腐生为主,以菌丝形式分解阔叶枯木营养物质,以菌索形式运输营养物质,供给天麻生长发育,3.3,菌材,无病虫害的阔叶树新鲜木材,其能被蜜环菌菌丝或菌索侵染,用来培养蜜环菌后栽培天麻。如青冈,树、杨树、桦树、柳树、桃树、樱桃树等木材。直径1 cm~4 cm叫菌枝,直径4 cm~10 cm叫菌棒,4 产地自然环境条件,DB54/T 0051.3—2024,2,4.1 地理条件,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 二级以上标准要求,郁闭度0.3~0.6的林区,平地或坡度不大于15°的缓,坡,4.2 土壤,应符合GB 15618 标准要求,有机质含量3%以上,通透性好,pH 5~pH 6.5的腐殖土壤,栽培场地要,求排灌方便,4.3 温度,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2 ℃~27 ℃,最适宜生长温度23 ℃左右,10……

……